彰化,位於台灣西部平原中間,幾乎是正中間,八卦山的清幽風光、平原上的綠野蹤跡以及西海岸的白海豚會轉彎奇景,是我們對它的印象,但同時它也是個充滿活力的文化古都,自清朝建縣以來已有290年的歷史,古蹟和歷史建築的數量高居全台第三,原名「半線」的彰化市,是由平埔族巴布薩語漢譯而得的地名,清康熙中葉以來,由鳳山縣人施世榜所帶領的八堡圳開發案,也帶動移民潮前往中台灣開墾,並於雍正元年間在此設縣,並取「彰顯聖化」之意,改名為彰化縣。

IMG_0059.JPG  

而所謂「一府二鹿三艋舺」講的就是台灣發展重心轉移的歷程,從小我們就學過,台灣的開發史是由南到北,而彰化正是有著這一重要歷史地位的中部第一大城!至於現今台中市,則是日治時期,日本人初規劃再加上後來八七水災的影響,才慢慢取代彰化市成為中部第一大城,而彰化縣是本島最小的縣,但也是六都外人口最多的縣。而水圳流經今彰化縣26個鄉鎮中的18個,水圳滋養了這片土地上的人,也使得彰化成為現今台灣重要的穀倉之一。下面地圖就是1734年的行政區域,中間淡綠色的區域彰化縣。

彰化八卦山2  

(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)

--

而今天的主題~本魯咳咳!由於有朋友建議這樣的筆名雖然文章看來不錯,但看到筆名就完全low掉了,所以以後就不用「本魯」,畢竟本魯寫這系列文,最希望還是推廣、介紹客家文化,還是用個正常稱呼就好!但「本宅」也不太好聽,目前還是用代名詞「我」就好了,不過我就是知性小宅男,大家生命中的坤達~です還請大家多多支持!

廢話那麼多後,今天要介紹的主題稍稍跟前兩篇較為不同,前兩篇出發點都是客家人開墾的故事,那麼彰化有沒有客家人開墾過的足跡呢?有,當然有!不過我會留到以後再來跟大家介紹這些景點和故事囉!而今天故事的開頭是這樣的,一場關於1895年的戰爭

是否有部電影好像叫這個名字?はい、そうです。あります。答案是有的!

彰化八卦山3

身為台灣人,沒有人不知道甲午戰爭,但甲午戰爭是1894年開打,滿清隔年1895年才投降,也就是乙未年。在前面高山晉作的文章裡,我也有稍稍提到過,今天的日本山口縣下關市,就是當年戰敗後的日清議和之地,而台灣也就不再屬於中國的領土,進入了日本統治時期的50年。

而在接收台灣之時,日本方面卻不是那麼順遂,除了打打醬油的台灣民主國外,不乏有民間武裝分子在對抗日本的接收,規模大及全台,當時台人寧可斷頭也不願做倭奴。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軍隊從澳底(位於今新北貢寮區的小漁村)登陸,10日後唐景崧逃走,台北城失去秩序、官兵變強盜,在台北仕紳決議後,鹿港商人辜顯榮自告奮勇的帶領下,日軍兵不刃血地進入台北城,日軍本以為可以順利接收,爾後卻在南下桃竹苗地區遭受到頑強的抵抗,死傷慘重。(最主要是當時南方的瘴癘之氣,讓日軍病死多於戰死人數數倍)而這支義軍大部分就是來自桃竹苗地區的客家人們,以當地的是身、地主和墾首為響應,以吳湯興、徐驤、姜紹祖三人為首領而成的客家義軍,由於當時客家人開墾山區要防範生番,所以多有武裝,當時戰力並不遜於滿清駐守台灣的正規軍,所以後世也才有一說客家人比較慓悍,生活環境的艱辛與苛刻塑造了這群山民的性格。而這段抗日的歷史,後世也稱為乙未抗日戰爭,電影<一八九五>也就是以這段歷史為背景,而吳湯興則是電影中主角由當紅溫昇豪主演,連抉楊謹華再次登上螢幕情侶檔。

抗日三傑吳湯興、徐驤、姜紹祖的故事,在我印象中的歷史課本裡並沒有寫到,姜紹祖可能有但我也不是那麼肯定,反而是辜家有提到,因此這裡簡單一下介紹這三人:

姜紹祖(1874~1895),新竹北埔人,為金廣福的第四代後人,而他的兩位哥哥也因中法戰爭期間為國付出相繼過世,姜紹祖遂為姜家最年長的男丁,但當時也不過19歲,受新竹知縣封為「敢字營」領導人,而這批敢字營主要招募了北埔、竹東、峨嵋和頭份的義軍,主要作戰區域在中壢、湖口、新竹市,後來姜紹祖於7月在新竹枕頭山被俘,堅決不投降而在獄中服毒自殺,並留下了遺言:

「遑戍孤軍自一支,九迴腸斷事可知。」
「男兒應為國家計,豈可偷生降敵夷。」

   姜紹祖死後一個月,遺腹子姜振驤出生,即為「新竹區合會儲蓄公司」的創辦人之一,天佑姜家沒有絕後,而騎下義軍則跟隨吳湯興等人繼續南下作戰。

彰化八卦山4  

(電影中姜紹祖受俘仍表現出寧死不降的忠義氣節)

   徐驤(1860~1895),苗栗頭份人,為人性剛氣烈,18歲即考中秀才,且文武雙全,日軍來台時,時年35歲的徐驤散盡家財,號召鄉民組成「田賦軍」,與吳湯興、姜紹祖兩人共同抗日,在吳湯和姜死後,徐驤敗走台南與劉永福會合,於10月於斗六中彈亡,死前曾高呼:「丈夫為國死,可無憾」。而徐驤的英勇事蹟,也讓史學家肯定為「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」,但日治後的刻意隱瞞史實,徐驤史料並不多。

  徐驤成仁後,其妻恐被日本人報復,曾攜帶兒子西渡大陸躲避風頭,數年後台灣局勢穩定,才又搬回台灣,但並沒有回苗栗,而是待在最南端的屏東,如今麟洛有其後代約兩百多人。

彰化八卦山5  

(電影中徐驤著墨和個人片段較少,但當時他絕對是客家軍中主要的戰力)

   吳湯興(1860~1895),苗栗銅鑼人,為義軍大統領,其父親湯四與丘逢甲有姻親關係,從廣東蕉嶺入贅至銅鑼樟樹林吳家,因長子傳嗣而取雙姓,而其3個弟弟皆為湯姓。秀才出身亦學習武藝,在鄉里開設私塾並教導眾人習武,在當地頗有聲望。台北城失陷後,吳湯興召集眾人於銅鑼天后宮祭旗,向北方宣識:「是吾等效命之秋也」,眾人響應。也寫下「神龍片甲殘,海天北望淚潸潸,書生殺敵渾無事,願與倭兒戰一番」的詩句,表達抗日決心。新竹破後,因苗栗無城可守,吳湯興和徐驤退守至彰化,於8月28日八卦山之役陣亡,大抵義軍全軍覆沒,至此勢力衰弱再無大規模抗日,同年10月底在台南的劉永福潛逃回廈門,日軍接收台灣大勢底定。

   因為日軍分不清楚軍民,進銅鑼時曾進行無差別掃蕩,當時90%的銅鑼人口死於其中,其妻黃賢妹找不著吳湯興屍骨,而家鄉亦殘破不堪,後來欲殉情投井自殺,被日軍醫護兵救起,並送返樟樹林,爾後絕食8日而死。

彰化八卦山6  

(電影中即便抗日義軍處於劣勢,但絲毫未動搖吳湯興死戰到底的決心)

以下這篇網誌連結,有較詳細乙未戰爭過程也有相關地點,圖文並茂的一篇好文

--

   故事說到這裡,我想大家也知道了關鍵字是甚麼了!八卦山之役,是乙未戰爭中最大規模的會戰,八卦山是為彰化的制高點,為彰化的天然屏障,義軍在此設立砲台與日軍隔大肚溪而望,並給予日軍打擊,但後來再得到在地人的指引,日軍暗夜繞背攻擊,而當時的砲台因為不能改其方向,遂無用武之地,再猝不防及之下八卦山被攻陷,彰化失守,義軍首領吳湯興、黑旗軍將領吳彭年陣亡;日軍方面,少將山根信成也於此役後逝世,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也在同年11月(?)逝世,至於怎麼死的就眾說紛紜了,在台灣有好幾個義軍打死的版本。

   此役之後,直到1965年才在八卦山發掘出骨骸679具,經過當時的台灣省文獻會勘查,認定是乙未年戰役抗日烈士的骨骸,並由彰化縣府安奉,同時興建抗日紀念碑公園,於97年初再度整修後改稱為「乙未年保台和平紀念公園」,園區內有抗日烈士之牌位,供後人祭祀憑弔,而當年整個乙未戰爭戰死的人數大約14000多人。目前公園內尚存當年兩座砲台,遙想當年義軍們遠眺大肚溪,視死如歸的精神,而如今取代的是綠樹如茵、蟲鳴鳥叫,成為民眾們休閒遊憩的場所。而在八卦山的山腳下,也有個抗日保台史蹟館,不妨去參觀看看吧!

彰化八卦山7

看這個角度就知道我是駕駛!!!新手上路在市區開超有壓力的啦XDDD 前方是八卦山的牌坊

彰化八卦山8

參佛大道,兩旁有32尊石雕觀音法相。

彰化八卦山9

彰化最出名的地標 ─ 八卦山大佛,當時去遇上寒流,天空一片灰濛濛,但八卦山觀景台卻是飽覽市區風光最棒的駐足點

彰化八卦山10

乙末保台和平紀念公園紀念碑

彰化八卦山11  

祭祀殿─裡頭除了600多名抗日義士的牌位外,還有鄭成功手下抗荷兩位將軍蔣公及鄧公

公園內更多介紹請參考:http://www.ttvs.cy.edu.tw/kcc/980626cha/pau.htm

--

八卦山乙末保台和平紀念公園小檔案

地址:彰化縣卦山路(大約在大佛風景區和彰藝高中中間路段)

交通:

公共運輸

彰化火車站站前即有Youbike,騎個20~25分鐘左右即可,不過要上坡可能會辛苦,要搭公車則是搭到文化局下車再走上山

台中高鐵站,搭乘台灣好行鹿港線,在文化局站下車,走上山約10幾分鐘

開車

北上在國一道彰化交流道下,接台十九線看指標一直走就會看到八卦山牌坊

南下在王田交流道下接台一線往彰化市區方向再依指標,八卦山牌坊會在左手邊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--

再來講講一八九五這部電影,雖然吳湯興本人是有些爭議,有人說當時的客家軍也不是全為愛國情操而打這場仗,也有當初客家軍劫殺正規軍的紀錄,所以這部電影或許是有種美化的嫌疑,但並不影響這群客家義軍抗日的史實。

而電影中採取日本醫官森鷗外的觀點及義軍兩方面的觀點,來看待乙末這件事,雖然森鷗外部分應該是不太符合史實,他並沒有貼身服務過北白川宮能久親王,停留台灣時間也短,但森醫官的特別安排,也提供日本人看待本事件的一個媒介,且對於當時代人物的背景認識,或許大家也可以細看到電影中不同的面貌!另外森鷗外除了醫官身分,他本身也是與夏目漱石其名的大文豪,所以電影中許多的優美詞句,是否讓人對於當時台灣有更多的想像呢?

彰化八卦山12  

(正在吟詠俳句的森鷗外,由貴島功一朗飾演)

而在今年客家電視台也有推出電視版,許多在電影中取捨掉的片段,也得以得到補充,不過劇中觀點是以客家義軍為主,其中增加的有一段是吳湯興、徐驤在姜紹祖被俘後,來到金廣福公館與耆老們的對談,也凸顯出當時代對於抗日不同的觀點,已經看過電影的朋友們,可以再去比較看看喔!而我網誌中的照片主要都是從水管上客家電視台擷取下來,所有照片右下角才有個客家電視台的標誌。

  

   電影部分就不講多了,我不是專寫影評,但這部電影是我很喜歡很喜歡的一部電影,也是我開始學習客家話的契機,當年是在<海角七號>爆紅後上映,不過當時我還是學測考生,錄取學校後才有時間看了這部電影!與<海角七號>同樣在講台灣故事,但卻是不同時空背景下,台灣歷史的多元,並沒有對或錯,再對應到最近火紅的李登輝、宋楚瑜、馬英九、蔡英文等人,或許也可以給台灣選民們更客觀的啟發。

  <一八九五>是第一部以客家話為主的電影,但在不同族群間也有不同語言,片中除日語、客語和台語外,也還有一些有趣的眉角,姜紹祖的海陸客家話,但他也會說閩南話;吳湯興和閩南人間也彼此能夠溝通,且很明顯吳湯興是聽得懂台語,都顯示出了當時在不同族群間的生活及交流型態,是說,以前也有個客家山城裡的小故事─<魯冰花>,不過可惜那時還是國台語發音,客家話非主流沒有採用,但後來客家電視台也有再翻拍成影集過。

--

   身在閩南村長在閩南村的我,對於客家事務並非那麼熟悉,也不會講客家話,現在要找回一些故事其實很困難,家族裡老一輩早過世了,加上客語能力有限能得到的資訊也很有限,不過寫這系列都是我大學期間,大量閱讀所累積下來在經過消化後的知識。

劇中男主角吳湯興與我老家是同一個鄉鎮,不過我們家在那個年代還沒搬到銅鑼,但我一直很想寫這篇,先民們曾經奮鬥的故事!劇中沒有太大的洗腦和民族意識,有的只是在訴說曾經發生在台灣這片土地上的故事,一段我們不曾在學校讀過的事,我邊看邊掉眼淚,對於先烈們的勇敢和忠義精神,也為台灣現正被埋沒的客家人發聲而感動,雖然我覺得畢竟是戰爭片,戰鬥場景力度、精采度不足,很難吸引觀眾看這部電影,在台灣市場下資金問題真的很可惜,所以後來八卦山戰役並沒有拍出來,只有文字草草帶過,到後來<賽德克‧巴萊>才有魏導對電影作品上的堅持,台灣才有史詩級電影作品出現,但無疑<一八九五>卻是非常好的題材,也是歷史電影的先驅。

   而自從看完電影後,我也斷斷續續自學客語,也會收看客家電視台節目,目前我已經不用字幕也大概聽得懂6、7成客語了,一般叔伯親戚間的對話大概也OK,但可惜因為沒有對象可以講,口語上還是很不行,也無法像北部客家人間可以海陸、四縣腔自由轉換,或許有人會覺得學這種方言,倒不如學習英文還比較有用,但我仍開心能為自己對這份文化的認同而驕傲著!希望在未來,能有機會能為客家文化宣傳、保留而盡心力,能告訴更多客家青年祖先們的故事,在這個八卦山之役120年後的日子裡,這是我的小小期望!

是說~今天剛好是中元節!下面照片是電影中吳湯興帶領義軍祭拜死去戰友

彰化八卦山13  

最後~力推電影的片尾曲~很好聽喔!不懂客家話也沒關係~因為主要是英文,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吧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非魯蛇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