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名氣響亮的逢甲大學夜市,人們的目光自然放在這好吃又好逛的夜市中,但在這一片熙來攘往的繁華鬧區旁,卻有個訴說著台中西屯這片土地故事的地方,就是本篇要介紹的張廖家廟。而這座歷史遺跡為台灣少數保存良好的精美古厝之一,也是客家先民在台中的開墾故事!

張廖家廟8  

西屯,舊地名為「西大墩」。為台中市最早期開發的地區之一,而近幾年台中市發展由舊市區火車站一帶移往西屯,著名七期及新建的台中市政府、市議會及台中國家歌劇院皆在此區,成為台中市人口成長、經濟發展最快速的地方。

而在這裡要先介紹一下台灣的客家人分布,除了桃竹苗及六堆南北兩大客家大本營外,也有少數落腳於中部地區的客家人,花東客家人則是日治及國民政府鼓勵移墾東部,所形成的移民聚落(台東池上、關山 及 花蓮鳳林等地)。

而台灣客家人原鄉分布大致為5個地區─廣東四縣、廣東海豐&陸豐、廣東饒平、廣東大埔和福建詔(ㄓㄠˋ)安,加上少部分最早期與鄭成功來台的福建汀州客(現今已幾乎和閩南人同化),雖說同是客家人,這五地各自有各自方言。中部客家移民中主要有兩支,其中大埔客落腳之處就是今台中的豐原、東勢、石岡、新社一帶,也是現在中部客家大本營;另一支則為落腳雲林西螺、二崙、崙背的詔安客,而詔安位於福建漳州,語言上受閩南語影響最大,同樣是客家話但在其他聽來,詔安腔大概6、7成以上聽不懂,很多字發音上也較接近閩南語,與廣東客家話差異大,加之詔安先民到台灣的落腳處,周遭也是閩南人居多,因此後代福佬化程度較嚴重,已經很多人講閩南話,連自己根是客家人都不知道了。目前台灣客家話中使用詔安腔的人口最少,能流利使用者據客委會統計剩不到一萬人,且多半都是中老年人集中雲林這三地,其他地點零星分布,隨著時間流逝,詔安腔很快就會消失在這片土地上!

另外補充一點,有興趣可以查查福建土樓群,這些土樓矗立在山區會被發現的原因,是曾被美軍誤認為是中共導彈發射基地,已於2008年入選至世界文化遺產,幾百年來靜靜守護著人們的厚土牆建築,雖土樓目前所屬閩南還客家建築還不得而知,但居住者大多為客家人,這是詔安客們原鄉人們的偉大建築智慧結晶!

1346415114430.jpg  

富有盛名的四菜一湯 ─ 田螺坑土樓群(照片來源取自中國網站:http://study.mykomica.org/geography/pixmicat.php?res=581)

而近幾年在苗栗後龍高鐵站蓋的圓樓...就是仿福建土樓形式,不過身為台客...還是覺得此建築物很搞笑...沒有必要捨本逐末,這完全不是台灣的東西~"~

IMG_0261.JPG  

 --

再來講講台中客家先民的故事:

台中地區最早是由廣東大埔人士 ─ 張達京前來拓墾,而張達京最成功的地方莫過於融入當時中部平埔族 ─ 巴宰族(又有名巴則海)中,成為中部首任平埔族通事,與平埔族人建立良好關係,爾後在台中盆地的開墾也一帆風順,張家遂成為中部大族,而後來巴宰族生活空間被漢人壓縮下,慢慢移往埔里及三義等地。雍正年間受張達京之邀,當時西螺詔安客大族 ─ 廖姓家族的廖朝孔遷移至西屯與張共同開墾台中,成為當時大戶人家之一,而逢甲夜市旁的張廖家廟就是廖姓人家依照原鄉的家廟形式所興建,於西元1911開始啟用,爾後又陸續興建左、右圍屋,1916(大正5年)全部竣工,目前是市定三級古蹟,目前也持續家廟宗族祭祀功能,是張廖家族在台中的精神象徵。

而至於為何是張廖?則是另一個故事了...「張廖」非複姓,而是繼承了兩個姓氏 ─ 「」與「」,又稱雙廖廖皮張骨生廖死張,生時姓廖而死時回歸張姓,因日治時期戶口普查不諳家族背後的故事,誤登錄為張廖,才有張廖一姓。元末明初年間福建漳州府詔安人士張元子,入贅至詔安官陂(ㄆㄛ)廖家,為感念廖家之恩,易姓後的廖元子告誡獨子廖永來「子孫後代,生當姓廖,以光母族;死歸書張,以存本性;生死不忘,張廖兩全」,因此後代子孫生時姓廖,而去世後墓碑上則刻張姓,直到後人廖朝孔於1701(康熙40年)冒險渡海來台,張廖家族就此在中部開枝散葉,現今也有多位張廖後人涉足政壇,而也向大我幾屆的學長 ─ 張廖年峰致敬,他的故事是很讓人學習的榜樣!

--

 張廖家廟7

張廖家廟外觀,位於福星路旁,與逢甲夜市是反方向,那一片牆上除了介紹西屯歷史外,也有介紹詔安客

張廖家廟9  

入口處有寫開放參觀時間,木門上有鐵絲拴著,但可以弄開進去參觀,記得綁回去就好

張廖家廟1  

我不是研究建築的專家,所以從屋子外觀及建築裝飾的眉眉角角,我看不出與閩南建築有何差異Orz

張廖家廟4  

但其實看到這心就有底了,古代標準的客家民居風水配置,正身前的禾埕及禾埕外的池塘 ─ 半月池,有消防、灌溉、養魚、調節氣候的功能,不過在風水上,半月池又稱風水池,所謂「有水斯有財」,而它的水必須是活水,且水流需緩慢,代表財富細水長流之意。台灣其實不少這類古厝有風水池,不過在北客家以夥房(客家三合院)為主的建築中,則是比較少見的;反倒是南部六推內的夥房民居,則保留這樣的習俗

 張廖家廟2

正殿,匾額上的「清武衍慶」,是由張氏堂號「清河」和廖氏堂號「武威」所合成,代表張廖家族的新堂號(照片太暗~"~)

張廖家廟3

承祜(ㄏㄨˋ)堂,兩旁牆面掛有許多族人宗族聚會時照片,也有返回原鄉參觀福建土樓的照片

張廖家廟5

上完廁所後,沿著牆外圍走到了後面,這也是典型客家建築的圍屋形式,圍牆為橢圓形具有防禦功能,而圍牆內則是通道,連接了所有的房間,這也是客家三合院根閩南式三合院格局不同的地方。客家人的夥房一開始正身稱作「」,當家族人數越多時,在建造左右兩旁稱作「」,台灣夥房大部分都是遵照一堂二橫的形式。再來家族人數繼續成長,圍屋的規模也會擴大至外圍,開始了一堂多橫的格局,也就是所謂的圍龍屋了!圍龍屋規模,也就代表這家族的規模,這是廣東原鄉的建築形式,大抵福建土樓也是遵照這樣的圍屋形式,有幸參觀土樓內部,就可以發現圍龍屋與土樓根本係出同源,有一說客家人南遷時,因為廣東治安較好,也因此捨棄了土樓的建築模式,而成較簡單的圍龍屋。

在台灣圍龍屋不多見,兩百年的移民歷史還沒發展至到如此規模,較具代表性的有屏東內埔曾家台中東勢地區

546521357_m.jpg

感謝齊柏林的看見台灣,有屏東內埔圍龍屋的空拍圖

7955608036_ccdab16841_z.jpg

東勢彭城堂劉屋,已於921大地震中損毀

7955611702_6fec0759c2_z.jpg  

感謝網路上還找得到這些圖片!(參考:http://ppt.cc/QIBgo)

--

張廖家廟6  

最後要講的就是建築後方的小土丘 ─ 化胎。化胎原意為孕育萬物之一切事務以及承受天地之氣之地,在風水上則象徵安穩,有如在房宅後支撐一般。而客家人喜好龍,有土地龍神信仰,也會跟化胎作結合,但也是六堆內比較盛行,北客家沒見過。

半月池、圍屋與化胎,是我在課堂上所學,判斷客家建築與否的方式,也希望能引起大家對傳統文化的興趣!

不過其實家廟不大可以逛得很快啦~大約20分鐘就夠了

--

張廖家廟小檔案

地址:台中市西屯區西安里西安街205巷1號

連絡電話:(04) 23166153

開放時間:上午9點~下午5點

交通:搭前往逢甲大學的公車,在逢甲下車(下車位置約莫餐廳附近,那家是麥當當)後,循福星路走到與西安街交叉口即可。

機車前往者,附近都有停車格;車子則稍微要走遠一點的地方去停車。 


檢視較大的地圖 

--

其實本魯本趟還有兩個目的地,只是不得其門而入,離西屯比較遠,也是台中有名的兩座古厝,分別為 ─ 神岡的筱雲山莊及潭子的摘星山莊。前者因為是私人民家沒進去參觀,後者則是剛好遇到整修,直到今年6/19開放(本魯是4月份去的),我在外頭賊頭賊腦地還是都沒進去呀XD 這兩座也都是客家人的私人住宅,只是大部分人應該都不知道吧!後代也以福佬化,有機會再與石岡的夥房一起走走吧!

trv121.jpg  

摘星山莊為台中林氏所有,祖籍福建詔安人(圖片來源:潭子區公所網站)

IMG_0024.JPG  

 筱雲山莊為台中呂氏所有,祖籍福建詔安,著名後代為有台灣合唱之父之譽的音樂人呂泉生

--

最後本魯想說說寫這系列文章的初衷,本魯是苗栗四縣客,但從小就住在台中,客家話也不是很會講,小時候我只知道我跟身邊的人不太一樣,同儕中很少有人知道客家人存在?所以想寫下我所知道的事,向更多人介紹客家人在台灣的故事!

我阿公在世時會堅持教我客家話,也時時叨唸我「身為客家人,莫忘祖宗言」,每次回去最深刻的事莫過於寫著「請同小孩講客家話」的這片牌子,而在苗栗的客家人其實很多都會說國台語,就算是老一輩也是,但也因為這樣,跟小孩的溝通反而以國語為主,漸漸客家話就不用了,年輕輩就不會說了!求學身邊少數遇到的客家人朋友,大部分早已不會講客家話了,有些人甚至連認同都覺得不必要,捨棄了文化忘記了根我覺得是很可惜的一件事。

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,多數台灣人的不認識,也產生了一點偏見與歧視,甚至有些玩笑話及謾罵,聽在我們耳裡是非常不舒服的,也因此上大學後,本魯才開始研究、整理出一些頭緒,希望在客家文化的推廣與傳承盡一份心力,也希望這樣大致的介紹能讓大家稍稍明白客家人在台灣,其實留下很多生活上的足跡,讓不同文化間彼此都有認同,除了認識本土文化也才能對這份土地有更多的熱情,學會尊重他人文化,也才能對更多外來文化能有包容不再歧視!

最後奉上大台中的夕陽~這是從都會公園的山頭拍的,可惜最好的觀賞點都被賣咖啡的所佔領了=ˇ=

張廖家廟10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非魯蛇類 的頭像
    非魯蛇類

    知性宅男~非魯蛇類

    非魯蛇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